磨炼技能 精准掘进(工匠绝活)

发布时间:2024-11-09 23:57:13 来源: sp20241109

  【绝活看点】

  杨勇,井下采矿工,二级工人技师,现任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竹叶山坑三工区井下掘进组组长。他将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一看二摸三听四泡”岩石特性判断工作法,组织研究“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掘进中的应用”。2022年,杨勇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先穿过千米长的幽深隧道,再乘坐竖井电梯下降至地下500米深的掘进平台,伴随着轰隆隆的施工声,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竹叶山坑三工区井下掘进组组长杨勇(见图,杜昕谕摄)来到地下深处的工作面,开始新一天的掘进。

  掘进断面,杨勇正在使用凿岩机掏槽布眼。仔细看,槽眼并不是垂直于断面打入,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每一个眼都要倾斜3到5度,这正是杨勇布眼的窍门。“布眼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如果垂直打进去爆破,下一个施工循环,巷道的掘进空间就会变小。”杨勇解释,凿岩角度与凿岩的深度有关,眼打得浅,角度就大一点,反之,角度就小一点。

  2002年,杨勇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老厂矿区,从事井下掘进工作。布眼、装药、爆破……巷道掘进是上述环节的不断循环。这样的循环,杨勇已经重复了22年。他也从一名普通的矿山工人,成长为如今的“云岭工匠”“全国技术能手”。

  井下作业不分昼夜,工作条件不仅艰苦,更要求矿山工人有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理论做支撑。

  2017年,杨勇所在的作业队在竹叶山坑掘进一段200米长的巷道时遇到一个难题:其中一段断面爆破后岩石回弹,难以实现理想的爆破效果。

  带着疑惑,杨勇向工区的技术员请教。技术员告诉他,这是遇到了韧性强的大理岩。这种岩石虽然硬度不大,但韧性强,要想取得好的爆破效果,必须在布眼上下功夫。

  “掏槽眼的空间要大、数量要多,同时要多布一些辅助眼,控制好槽眼和辅助眼之间的距离。”按照技术员的建议,杨勇率队重新布眼爆破,终于成功。

  这次经历让杨勇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杨勇借来厚厚的专业书籍,拿出“钻岩”的劲头研究起地质结构、隧道掘进和矿山机械等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技术人员请教。

  岩石的特性决定着布眼的方式,而布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爆破的效果。杨勇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总结出岩石特性判断“一看二摸三听四泡”的工作方法,利用该方法将坑下岩石分为坚硬岩石、较坚硬岩石、较软岩石、软岩石和极软岩石等种类,指导施工人员根据岩石特性确定合理的掏槽和布眼方案,从而提高炮孔利用率和爆破效率。

  长期从事掘进工作,杨勇发现,传统的爆破方法炸药消耗量较大,容易让巷道围岩产生炮震裂缝,破坏围岩的完整性,还会导致巷道超挖、欠挖的情况。为提高掘进效率,2021年,杨勇组织成立“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掘进中的应用”科研技改小组,探索将新的爆破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与传统作业方式不同,这种新技术是在开挖轮廓线上加凿一排孔距经过合理计算的眼,采用特殊的装药结构,爆破后最终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开挖面。

  “光面爆破后的巷道成形规整,对围岩破坏小,既确保施工安全,又能减少超挖、欠挖情况,加快了掘进速度。”杨勇介绍,采用光面爆破新技术后,材料消耗成本节约了9%,工作效率提高了15%。

  2020年,云南省级“杨勇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杨勇利用这一平台向工友们传授掘进和爆破工艺的经验和知识,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我也会像前辈们一样,把矿山人的手艺和精神传递下去,为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一代井下掘进工人而努力。”巷道里的微光映照在杨勇的脸上,目光里透着坚定。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8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