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夜,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发布时间:2024-11-05 14:50:01 来源: sp20241105

  6月10日端午节,邀你赴一场星星的约会。

  斗转星移,北斗柄指南天:银河奔涌,火星逐月,午夜时分,东方苍龙七宿升至正南方中央位置,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条完整的“东方青龙”,恰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飞龙在天”。

▲苍龙七宿图。(图片来源:郭红锋,《二月二,龙抬头》,军事文摘,2023(18):50-53.)

  甲辰龙年端午,日赏龙舟竞渡,夜观飞龙在天,堪称人生乐事。为何端午节会有此星空异象?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吗?作为与春节、清明、中秋并列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何魅力位居其中?

  这一切都从远古先民仰望星空开始。

  01 大火、夏至和端午

  古人的日程表写在星空里。

  中国先民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以天象的空间位移来标示时间的变化,最先确定的便是夏至和冬至。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一颗星辰曾经担任过标记季节的重任,它的名字叫“大火”。

  大火星,即心宿二,位于二十八星宿之心宿,东方苍龙之心,是一颗著名的红超巨星,亮度极高。朝廷设有专门的职官“火正”负责观察大火的出没与位置的变化。每当上演“飞龙在天”,大火星作为“苍龙之心”占据天选C位,夜空独美,人们就知道,仲夏已至,是时候种黄米、豆子了。

▲《夏小正》中关于农事的记载。(图片来源:清洪震煊撰《夏小正疏义》,传经堂丛书本)

  在古人的认知里,农历五月有“恶月”之称。此时气温骤升,作物茁长,但同时南方多雨,北方干旱,杂草恶木、病虫害鸟、瘟疫瘴疠肆意蔓延,这一切均在夏至日达到极点。夏至日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阳气至极、阴气始兴,盛极必衰,即 “阴阳争,死生分”。

▲《唐月令注》:“阴阳争,死生分”。(图片来源:顾凤藻辑《丛书集成初编:唐月令注补遗》,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

  先秦时期,人们在夏至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安康、禳除灾害和病瘟,夏至日逐渐成为当时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秦汉时期,由于干支纪日需要专人推算,数字标示日期则简单易记,比如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东汉末年,人们逐渐在节气之外,选择了“五月五日”作为人文节日。数字“五”在五行中属阳,干支“午”属火,“五”即“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干支逢五曰午,“五月五日”即“午月午日”。夏至一般在农历五月五日前后,于是夏至与五月初五初步合流。

▲每年夏至日,崇尚太阳的云南墨江哈尼族人于夏至日的正午时分(墨江当地真太阳时),进行取圣火仪式,祈求幸福安康。 中新社 记者 任东 摄(图片来源: 中新网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口大规模流动,南北各地文化交融,夏至节俗向五月五日进一步转移,食粽、竞渡、赠扇、系长命缕等本属于夏至的习俗,逐渐被五月五日吸收,正如晋代周处《风土记》所说:“俗重五日,与夏至同。”

  此时民俗活动仍以“移除毒气”“令人不病瘟”为主,直到南朝时,一个传说从两湖地区扩散到整个南方,使夏至节与五月五日的竞合演进发生了质的飞跃,迅速进化到2.0版本,那就是五月五日祭屈原。

  传说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地百姓哀痛不已,用竹筒贮米投入江水祭祀他。南朝荆楚之地民众将赴水而死的屈原奉为水神,以屈原忌日五月五日为连接点,把其形象与传统的夏至竞渡、食粽等习俗结合,形成新的历史传说。

  唐玄宗时,始有“端午”之名。“端”即“初”,“端午”既是“初五”的时间标记,亦是“阴阳相交”的节气变化。隋唐时期,五月五日祭祀屈原的“新”俗继续北传,并得到唐朝中央政府“背书”,在官方与民意双重加持下,与驱病避疫的旧俗成为并行的两大主题,并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重要节日,从此“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宋代,龙舟竞渡成为全民性的端午节俗,“端午节”习俗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加,避忌与悼怀成为端午节两大主题,与食粽、竞渡两大习俗一起,历经明清两代承袭至今。

  

  02 甜粽子看似赢了,实则咸粽子也没输

  屈原最近有点烦。

  他被召唤参加了“端午频道”一档“粽”艺节目,给甜粽和咸粽两大当红团体的竞演当评委。去年“中秋频道”《我是月饼》节目五仁乐队爆冷夺冠,收视率狂飙,端午团队深感压力山大。

  屈原看着两个粽团的简历陷入了沉思。

  甜粽天团,于南北朝时期出道,由金牌制作人蜜、糖联袂打造。新人时期,甜粽子天团推出《红枣》《板栗》《红豆》三部曲,以自然甜美风格俘获人心。宋代发表《蜜饯粽》,更贴心提供杨梅等季节限定鲜果版本,以时令之鲜,衬托蜜饯岁月沉淀之美,极富辩证的哲学意味,引发销量狂潮。明代转走质感路线,穿芦苇叶高定,《豆沙》《松子》《核桃》三张单曲为粉丝奉上绵密、丰润、香醇的绝美享受。最新专辑《榴莲水晶粽》大胆采用哥特摇滚风,话题不断。

  咸粽天团,与甜粽同期出道,起于微末,大器晚成。南北朝时期,咸粽子被“盐与酱”经纪公司发掘,以“杂粽”艺名活动,作为馈赠礼品仅出现在节庆、商务等场合。宋元时期,通过《蛋黄粽》《鲜肉粽》两部作品崭露头角,其“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宣传口号因过于写实而出圈,路人缘颇佳。明清时期凭借作品题材的丰富性占据粽子界半壁江山,尤其《火腿粽》还登上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火腿粽》在散碎糯米中,奢侈地投入整块上好火腿肉,采用大箬叶高端造型,在锅中焖煨一日一夜,最终呈现出米融肉化、温柔细腻的形态,堪称清代咸粽子的代表作。

  从2024年某平台粽子销售数据来看,今年甜粽销量险胜咸粽。但咸粽的覆盖“版图”远超甜粽。直播时,甜粽和咸粽两团的唯粉屏息等待屈原的选择。只见屈原大手一挥,宣布获胜的是——白粽。

  白粽迈着“先秦淑女步”从时光中款款走来。白粽最接近粽子的原始样貌,就是“角黍”,用菰叶将黍米包成角状,至迟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中原地区。黍是一种黄米,在古代被称为火谷,属阳;菰水生, 属阴,菰叶裹黍米,“阴阳尚相裹”,正合夏至日“阴阳争”的时令。屈原传说中,也有类似今天竹筒饭形状的竹筒粽。唐代糯米取代黍米,逐渐长成今天熟悉的粽子模样。

▲菰,茭白叶。图为上海青浦练塘镇,人们正在采摘茭白。(图片来源: 中新网 )

  白粽发表了诚挚的获奖感言:

  “我不是谁的白月光,我是纯粹的糯米香。粽子的魅力,是内心软糯却不失棱角,是糯米容五味,粽叶包乾坤。最美味的粽子是家乡味,最完美的端午是人团圆!”

  咸甜之争,实际上更像是一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情怀之战,包括各地物产的阅兵,各家厨艺的较量,各人创意的比拼。

  红枣、豆沙、板栗、咸蛋黄、香菇、鲍鱼、瑶柱、菌子、鲜花、菠萝、榴莲、各种腊肉、各种鲜肉……广博的土地、丰富的物产,聪明的我们,足够让粽子发展出无数种可能。

  端午节,北漂的广东仔吃到爸妈寄来的咸肉粽,留学的陕西学子在凉粽上浇满蜂蜜,咬一口粽子,甜的是嘴边,咸的是眼角。

  今天,你吃粽子了吗?

  03 “散装”端午,四海一心

  正如粽子有不同口味,各地端午节的习俗也是各有各的精彩。

  端午节分别于2006年、200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佩香囊、兰汤沐浴、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等较为普遍的民俗活动外,端午节作为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有无数的地方版。

  湖北宜昌秭归县是屈原故里,当地以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三次逢五的民俗活动来祭奠屈原,传递出当地民众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举行。图为开幕式上进行诗朗诵《离骚》节选。 中新社 记者 张畅 摄(图片来源: 中新网 ) ▲台湾屈氏后裔到湖北秭归归州镇万古寺村寻根,与当地宗亲一起喊山招魂祭屈原。钟欣 摄(图片来源: 中新网 )

  “吴根越角”的浙江嘉兴,其端午习俗则是为了纪念吴国名臣伍子胥,当地民间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端午前后,嘉兴还流行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

▲外国友人在嘉兴体验裹粽子。胡丰盛 摄(图片来源: 中新网 )

  此外,还有上海宝山区的划龙船习俗、浙江杭州余杭区的五常龙舟盛会、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药泉会、福建省石狮市的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澳龙舟游涌……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的共同创造、反复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习俗活动。差异性塑造了端午节日文化的厚重底蕴,其蕴含的文化内核始终保持稳定和共通,那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家国情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气节早已深深地融入亿万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不妨猜猜下图是在干什么?

▲2024年5月15日,广州市荔湾区村民起龙舟。陆仁贾 摄(图片来源: 中新网 )

  这是抢救漏水的船吗?

  不!这是广东地区的民俗:起龙。

  在岭南地区,龙舟平常要埋在河底。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起,广东地区就开启了划龙舟、迎端午的年度大戏。这一天,把龙船从水里捞起来,叫作“起龙舟”,为一年一度的端午竞渡盛事做好准备。起龙仪式包括祈福、起龙舟、清洗、装饰、扒龙舟等多个环节,人们通过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很难想象在现代都市社会,还保有如此完整、纯正、质朴、真诚的集体传统仪式。

  划龙舟比赛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团建。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油墩街镇漳田渡十余条龙舟在湖上竞技。杨帆 摄(图片来源: 中新网 )

  划船的人把船桨都抡出火星子了,观众在岸上加油呐喊,人们跨越不同队伍、不同地域,在端午节这天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浓郁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文化氛围,并代代传承。

▲吃粽子、扒龙舟也是香港过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图为2017年“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场景。 中新社 记者 洪少葵 摄(图片来源: 中新网 )

  正如中山大学孙九霞老师所说的那样,“(儿时)在小河涌里扒龙舟,我现在在珠江里扒龙舟,我原先是住小的‘握手楼’,我现在住猎德村(市中心),那我也要扒龙舟,我必须要扒,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为那是你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做的事情。

  今人心事,与几千年前仰望星空,发现“飞龙在天”的华夏先民并无不同。

  端午逢高考,观星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

  二愿家平安。

  三愿学子龙飞天,诸君偿所愿。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编辑:付子豪】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request_var() in D:\eoffice\webroot\general\login\index.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