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17:06:17 来源: sp20241031
社交,对内是个人自我精神世界的梳理和对话,对外是生活必需的信息交换和情感反馈。年轻人的社交态度,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逐步回归“为己社交”的属性。
养生理念的不断深入,不仅带火了无糖食品,连社交也需要“降降糖”。在年轻人眼里,“零糖社交”是一个有趣的概念,泛指在社交中保持一定距离和独立性,不过多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不产生过多的社交期望值;鼓励年轻人在互动中保持自我,避免社交焦虑产生压力;让社交成为轻松、自由、有益的体验。
这里的“糖”,可以理解为高热量、容易令人沉迷且往往带有一定“黏性”的物质,也可以理解为束缚年轻人建立清爽、平等人际关系的绑带。反映到社交层面,即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难敌诱惑和过度亲密等。崇尚“零糖”,意味着年轻人不仅从生理戒断高糖分,还从心理戒断过度社交带来的黏腻和依赖:不过度分享个人信息,不滥用社交平台,不沉迷八卦娱乐带来的短暂刺激……
这种新型社交模式重在强调自我节制力,适度保持冷亲密,在交流中追求真实而健康的情感连接,对于网络信息冲击力的抵御能力更强,把更多个人精力投向发展更多兴趣爱好的一种社交新期待。
21岁的大三学生“弱陈”将微信昵称改成“静听风雨”后,差点被家族群成员误认为长辈。他说:“以前总认为网名昵称要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眼光毒辣,现在反而觉得,绞尽脑汁让别人高看自己是徒增烦恼,只是个名称而已嘛。”不期望来自他人的首肯,是“零糖社交”解放精神束缚的一个体现。
“零糖”最好,“低糖”亦可,让社交回归沟通的原本属性。这样的社交态度,不是在说教、灌输中形成的,而是年轻人的期许在碰撞后产生的默契——不因网络算力推送而患得患失,不因他人三言两语而自怨自艾。为了解压和释放情绪,年轻人正积极寻找自己的精神代言人,比如,2023年至今热度不减的“水豚”表情包,成为年轻人心中的“他者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水豚,不管外界怎么嘈杂,都不为所动只管干饭。
有着“情绪最稳定”之称的卡皮巴拉(水豚)周边自2023年热卖至今 张曦 摄从社交平台上流行的“发疯文学”到迷上“追短剧”,再到线下来场“短逃离”,都是年轻人希望以无公害、轻松的方式,为自己找到减压、释放情绪的途径。这一届年轻人,越来越懂得讨好自己,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舒适的社交生活。“社恐”并不是恐惧社交,而是恐惧展露自己不具备的社交能力。“我爸爸可以从一条街聊到下一条街,但是我不行。这不是社恐,而是社交方式不适配、不适用。”“弱陈”说。
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相比酒桌、逛街等传统社交场景,“人机互动”是“零糖社交”的重要实现手段。AI不会对你产生过度粘连,因为大模型和算力的帮助,在保证对话流畅、自然、具备情感温度的同时,还能提供恰到好处的情绪价值,甚至比心理咨询师还专业,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找人尬聊呢?
话说回来,“零糖社交”不是零社交。成年人的生活里不可避免低效、无效社交,攀比局、催婚局这样无聊生厌的场合,但各式各样的灵魂碰撞幻化出的人间百态、交织出的红尘烟火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底色。“零糖社交”,是认定目标,既享受主宰人生的乐趣,又不被外物和外力过度干扰。在内耗与享受之间找到平衡点,就是最好的。
所以,“零糖社交”并不苦涩,而是把甜度留给自己。
半月谈记者:张曦
原标题《“零糖社交”有点甜》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编辑:曹子健】